聚焦民生实事,中南大学子探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共生之道”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民生工程重点,但高低层住户利益冲突、成本分摊矛盾等问题长期阻碍进程。3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下称调研团队)走访湖北芝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芝友机电),并实地调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社区加装电梯项目,以参与主体博弈视角,探索成本分摊模式创新,为破解难题寻找实践答案。
攻坚:本土企业的创新之道
芝友机电成立于1995年,作为武汉市少数拥有电梯全资质的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电梯销售、安装与维保,累计完成加装电梯项目300余台,服务对象包括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及多家政府单位宿舍以及居民住宅小区。
图为调研团队与湖北芝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访谈。张文萱 供图
谈及电梯加装的具体方案时,企业技术负责人详细解释了采光问题的处理方式。为保障一楼住户的采光,曾试用玻璃连廊设计,并在井道部分采用全玻璃结构。该负责人说明:“虽然玻璃设计美观且能确保采光,但夏季高温、玻璃自爆风险及较高的后续维护成本均引发了潜在问题。”为此,新方案提出在三楼以上采用铝单板设计,而底层则继续使用玻璃,从而在兼顾美观以及底层住户采光问题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也可以避免电梯设备阳光直射,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除了采光问题,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音问题也备受居民关注。针对这一难题,负责人表示,企业在设备选型上引进了超静音、节能的新型设备,并对原有设计进行了技术改进。原先电梯控制柜和接收器配备的散热风扇长期运转易产生噪音,尤其对顶层住户影响较大。经过调整后,风扇被安置于井道内部,并配合安装百叶窗,当电梯运行时百叶窗如同活塞般将热空气迅速排出,既保证了散热效果,又大幅降低了噪音干扰。此外,芝友电梯公司在全市已有7000余台在保电梯,该企业已建立“1+N”网格化维保体系,在各区域配备专业维保人员,确保能够在30分钟内实现快速响应。所有维保人员均依法缴纳社保,保障了服务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最后,针对成本分摊问题,企业负责人强调,目前市场主流模式为居民自筹,“代建租赁”等模式因回本周期过长(理想状态下约50年)已逐步退出武汉市场。负责人介绍,曾有部分企业尝试免费安装、刷卡收费,但因月均使用不足百次,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他建议,各小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费用分摊模式,并提醒广大居民警惕无资质企业利用低价合同后增项收费甚至携款潜逃的风险。调研团队建议,老旧小区居民在电梯加装工程中应优先选择资质正规、实力雄厚的企业。
图为调研团队前往湖北芝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调研。张文萱 供图
探访:首义社区的破局样本
调研团队随后前往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亲见了几栋已完成电梯加装工作的住宅楼,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20栋1单元采用了“错层入户”的设计,连廊延伸至住户阳台,使得高层居民能够直接抵达家门口。一位老年居民感慨道:“以前爬楼梯总是气喘吁吁,现在轻松多了!”然而,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这个项目的推进并非毫无阻碍。
图为调研团队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社区调研。张文萱 供图
在首义校区进行电梯加装的过程中,首要面临的挑战是原始建筑图纸的缺失。由于房屋建成年代久远,原房屋的图纸无法找到,无论是学校的档案馆还是城市建设档案馆均未能提供相关资料。这一问题导致了项目初期的停滞,因为所有的加装电梯设计方案都需要依据原房屋的结构来进行定制化设计。为此,业主不得不与学校协商,重新聘请专业单位对建筑物进行全面测绘,并出具详细的测绘报告和结构鉴定。整个过程耗时一年多,直到重新获取到准确的建筑数据后,才正式启动了电梯加装的设计方案制定工作。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楼住户对于电梯加装项目的反对意见。面对这一情况,社区积极介入,组织多方协调会议,邀请业主代表、施工方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多方达成了一致,既保证了电梯项目的顺利进行,也维护了一楼住户的合法权益,实现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共处。
图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社区加装电梯实际成果。张文萱 供图
破局:城市更新的共生之道
3月31日,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宣布,今年计划在既有住宅中加装电梯1000部,目前项目正在全面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未来,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出现,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社会关系的重构,只有通过多方协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共生共赢。
加装的电梯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器,更丈量着社会治理的精度,当技术突破、利益平衡与制度创新形成共振,城市更新才能真正升华为民心工程。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涌现,相信老旧小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通讯员 高婧菲 张文萱)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